蚊子介紹

蚊子為有刺吸性口器的昆蟲,全世界除了南極洲沒有蚊子的存在外,剩餘的地區都有蚊子的存在;蚊子的始祖可能在侏儸紀時期就出現了,最早發現的化石則是出現在白堊紀岩層中;蚊子常常在生活中神出鬼沒,通常被叮咬後才會發現牠的蹤影,晚上睡覺時偶爾也會聽見蚊子拍打翅膀的嗡嗡聲響,有時會被吵到無法入眠,開燈打蚊子的經驗,而牠不只在居家環境出現,在深山戶外也都有牠的蹤跡;蚊子的幼蟲稱為孑孓。
蚊子的身體與足部相當細長,飛行時速為一點五至二點五公里,飛行時,翅膀會震動大約五百多次,因為這樣的振動次數,我們才能在蚊子飛行時聽到聲響。

生態與習性

  • 雌蚊會以血液為食物來源,而雄蚊則是吸食植物物的汁液。
  • 蚊子在幼年時期會因為品種及溫度的不同,而孵化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;依照種類的不同,卵產下的場所也有所不同,例如瘧蚊及斑蚊會將卵產於水面上,斑蚊則會產在水邊,還有其牠的蚊子會將卵產在水中。
  • 孑孓通常生活在水池、積水的容器等,可以在積水久未到的容器中發現孑孓在裡面活動;會利用牠的尾端貼在水面,呼吸水面上的新鮮空氣。
  • 孑孓覓食的方法,是利用牠口中的刷毛產生水流,來攝食水中的有機物質與微生物。
  • 雌蚊會吸血,主要是產卵的關係,牠的口器為細長的啄,且為鋸齒狀,用來刺穿動物的皮膚,而口器為鋸齒狀可以減輕對神經的刺激;吸血可以讓雌蚊從中得到蛋白質,讓牠有足夠的營養產卵。
  • 雌蚊在尋找獵物時,會使用特殊的感應器來尋找,對於熱、汗水、二氧化碳相當敏銳,會在附近尋找恆溫的鳥類或哺乳類來叮咬。
  • 蚊子的平均壽命為:雌蚊三到一百天左右,雄蚊十到二十天左右。
蚊子會經由吸食的過程傳染瘧疾、絲蟲病、登革熱、黃熱病、絲蟲病、日本腦炎等疾病,蚊子為這些疾病的中間寄主,但蚊子並不會傳染愛滋病毒。對許多國家來說,蚊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,每年都會出現因為遭到蚊子叮咬而染到疾病的民眾,大多出現在熱帶國家,但在溫帶國家被蚊子叮咬,大多只出現癢等感覺,出現疾病的機率很低。吸過病人血液的蚊子,若在去叮咬其他人,可能會將病原體傳給下一個人,不過並不是每一種蚊子都會有這項能力,都是特定的品種的蚊子才有此能力。若被不是特定品種的蚊子叮咬,只會發生癢的反應,是由於蚊子在叮咬後,血液裡的病毒會因為蚊子消化系統中的酵素而遭到破壞;不只人會被蚊子傳染疾病的可能,狗也有可能會被蚊子叮咬,而有犬心絲蟲、立克次體等疾病,屬於間接傳染。
更多蚊子防治相關資訊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