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蚤介紹

跳蚤為擅長跳躍、無翅膀的小型寄生性昆蟲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;成蟲後通常會在哺乳類動物身上生活,有時在鳥類身上也可能會發現跳蚤的蹤跡;世界上的跳蚤將近兩千多種,根據調查,目前台灣發現大約有二十幾種跳蚤;身軀微小,不易讓人察覺,直到被叮咬才有所警覺;台灣地區常見的跳蚤為貓蚤及鼠蚤,且在數量相當多,主要是流浪動物多的關係,而歐美地區跳蚤較少,是因為流浪動物比台灣少。
跳蚤的體型微小,觸角粗短,口氣相當銳利,作用於吸吮,腹部寬且大,有九節,跳蚤的後腿相當發達且強壯,身體堅硬及扁,足上有細毛,用於附著在寄主身上。當被跳蚤叮咬時,用拍打的方式沒辦法將跳蚤除掉,因為它的身體呈現扁平狀,需要用掐的才能將它除掉。被跳蚤叮咬與蚊子叮咬不太一樣,跳蚤叮咬的傷口會呈現紅點且集中紅腫,大約會癢上三到七天左右。

生態與習性

  • 跳蚤會寄生在哺乳類動物身上,以銳利的口器來吸食動物身上的血液,跳蚤不論雄雌都會吸食動物的血液,有時跳蚤也會寄生在鳥類身上。
  • 跳蚤在幼蟲時期無足,身體呈現圓柱狀,擁有咀嚼式的口器,以成蟲的血便或是有機物質作為食物來源。
  • 目前台灣陸生的哺乳類動物身上,發現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動物身上有跳蚤,而野生鳥類身上目前為止並未發現過跳蚤;老鼠身上的跳蚤不只一種,而寄生在蝙蝠身上的跳蚤,對寄主有一定的專一性。
  • 在美國等地區的海鳥等一些鳥類,都有發現跳蚤的蹤跡。
  • 在五月及十二月為跳蚤出現的高峰期,以五月為最高峰期,通常發生在貓與狗身上。
  • 跳蚤會利用足上的細毛附著在寄主身上,吸取寄主身上的血。
  • 台灣的跳蚤大約在四到六月之間產卵,幼蟲時期大約七到十五天左右,因天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;蛹期大約為數天到數個月左右,也是跟天氣因素有關。
  • 跳蚤會在寄主身上產卵,但寄主若沒辦法將卵沾黏住,可能會掉在地上或是寄主的巢穴中。
  • 跳蚤若一直存在沒血的狀態下,大約一個星期就會死亡,但如果有血的情況下,可以生存一個月到一年之久,雌跳蚤的壽命較長。
  • 跳蚤能跳躍垂直水平二十到三十公分左右,會在感受到其它體溫的動物而隨之跳躍移動。
更多跳蚤防治相關資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